20世纪后半期,保加利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随着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44-1990)的发展,红色保加利亚重返巅峰,这段时期保加利亚先后经历了所谓的“季米特洛夫时代(1944-1949)”、“契尔文科夫时代(1949-1954)”和“日夫科夫时代(1954-1989)”。
1953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共产党采取了“集体领导、党政分开”的做法,受此影响,时任保共中央第一书记的契尔文科夫遂辞去了党内的领导职务,专任政府总理一职。
1954年3月的保共六大上,日夫科夫正式接任了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由此开启了红色保加利亚的改革与危机时期,即日夫科夫时代。
保共第一书记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和东欧诸国上开始了被称为“非斯大林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标志是1956年2月举行的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上东欧各党以较为现实的态度评价了这届大会的决议。
随后东欧诸国相继召开了党中央代表大会或中央全会,公开批评和谴责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错误,及其在各自党内所造成的危害,给成千上万在个人崇拜时期受到迫害的人恢复了名誉。
随后苏联新任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苏共党内地位的加强和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也影响了保加利亚政局:在1956年4月的保共中央全会上,已经成为保共第一书记的日夫科夫指出,要从苏联的事例中吸取教训。
赫鲁晓夫
随后日夫科夫公开批判了契尔文科夫所犯的“个人崇拜”和其他方面的错误,经过讨论,会议最终撤换了前第一书记契尔文科夫的总理一职,降任为部长会议副主席兼教育和文化部长。史称“四月全会”。
而在“四月全会”之前,虽然日夫科夫已经于1954年3月的保共六大上担任第一书记,主持党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但实际上却只负责党务工作和主管农业工作,当时的党政大权仍然掌握在契尔文科夫的手中。
日夫科夫真正掌握保加利亚党政实权,还要得力于赫鲁晓夫的帮助:1955年初,赫鲁晓夫到保加利亚度假并作私人访问,日夫科夫在陪同赫鲁晓夫访问期间,与他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和政治关系。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结束后,日夫科夫于3月底应赫鲁晓夫的邀请率团前往苏联,向赫鲁晓夫等人汇报保共党内情况,获得了在保共党内批评契尔文科夫搞个人崇拜错误的默认。
日夫科夫
于是乎日夫科夫才在回国后模仿赫鲁晓夫的做法,开展反对契尔文科夫个人崇拜的斗争。才有了前文中四月全会击败契尔文科夫的一幕。
而四月全会最终得出结论:保共党内的个人崇拜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保共传统的经受过考验的工作方法,取代了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其直接后果对党和国家的组织工作、思想工作和经济工作产生了十分有害的影响。
由此,日夫科夫在政治上击败契尔文科夫后,才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保加利亚第一书记。但与此同时,日夫科夫却又集中党和国家的主要权力于一身,开始了新的个人崇拜,犹如屠龙勇士终变恶龙一般。
托多尔·赫里斯托夫·日夫科夫
而日夫科夫通过领导这场反对个人崇拜的斗争,成功赢得了苏共(主要是赫鲁晓夫)的信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自己在党内的地位。从此保共就把1956年的党中央四月全会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党的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和党的“生命线”。
赫鲁晓夫
而为了贯彻落实四月全会的精神,保共中央政治局还在1956年5月举行书记会议,会上强调指出:要正确理解四月全会路线,反对个人崇拜及其后果不是四月全会后党的唯一任务,重要的是要改进组织工作和政治工作,以解决国家发展中的许多经济问题,从而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克服过去掩饰缺点错误、夸大成绩的作风。
而在1956年9月举行的保共中央全会上,还讨论了四月全会决议的执行情况。会议确定要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这次全会讨论的重点。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让劳动人民更加广泛地参加国家的管理工作。”为了确保国家沿着民主化的方向前进,需要“改善国家政权组织的工作和中央至地方的管理工作,加强它们同群众的联系”。
可以看出保共的“四月全会”在理论上还是有着正确可取之处,至少这个阶段保共的总路线还是正确的;只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变成了日夫科夫本人的个人崇拜。当然日夫科夫也在领导国家期间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成就与发展
保加利亚共产党在四月全会及会后采取的一些民主化步骤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保共批判了个人崇拜及其造成的后果,另一方面又调动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使保加利亚没有出现政治动乱,使经济走上了比较平稳的发展道路。
而日夫科夫在主持保加利亚共产党工作时,正值保加利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时期。新的五年计划要进一步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不仅要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还要把农业合作化运动向前推进一步。
在“二五计划”期间,保加利亚社会也像其他东欧国家一样,存在着严重的个人崇拜现象和教条主义错误,脱离本国实际照抄苏联经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也取得了许多成绩。
到1957年为止,保加利亚的”二五计划”已基本完成,有的指标甚至还超额完成。其工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农业合作化运动也有了很大发展,并基本上完成了这一运动。而在欧洲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保加利亚是继苏联之后第二个实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家。
这些成就使保加利亚学者们认为:二五计划后的保加利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占据统治地位。而一些政治家更是匆忙得出结论,认为社会主义这个新的社会制度在保加利亚已取得了胜利,并结束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一时间,“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结束论”,“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论”在保加利亚理论界颇有市场。
1958年6月保共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讨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宣布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已基本完成,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成分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已占有绝对统治地位,人剥削人的现象被消灭了。过去落后的保加利亚已经变成社会主义工业一农业国家。社会主义作为整个制度已经在保加利亚获得胜利。因此保共“七大”就被称为“社会主义胜利的大会”。
虽然“社会主义胜利”的结论十分荒谬,但还是激起了保加利亚人建设国家的积极性,于是1958年保共“七大”还通过了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发展指令。
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截止1960年底,据称“三五”计划已经提前两年在基本方面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而”三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也为第四个五年计划创造了条件。在1962年11月举行的保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认了“四五”计划。
随后“五五”、“六五”计划也按部就班的开展起来,尽管期间存在着一些弊病和错误,但总体上保加利亚经济还是稳固发展,而日夫科夫也逐渐进入了它统治的全盛时期……
改革与危机
日夫科夫于1954年就任保共中央第一书记后,先后对国家的管理体制进行了3次较大的改革。第一次改革始于1959年,主要是针对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进行的。
当时保加利亚在行政体制上将原13个州和101个县改组为30个行政经济州,将县的建制统统取消。在经济管理体制上,撤销重工业、轻工业部等,改组成为各个专门委员会,同时放权到各个州。但这些措施实施不久就由于地方主义、本位主义问题的出现,日夫科夫又将权力集中收归中央。于是改革最后以失败告终。
1964年日夫科夫主持试行国家经济领导新体制,贯彻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的精神,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1966年这一新体制在全国正式实行。
全盛时期的日夫科夫
1968年,日夫科夫在党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如修改宪法、设立国务委员会、建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农工联合企业、制定经济法等。等到1971年日夫科夫就全面推开了第二次体制改革。
1971年4月保共十大通过了被称为“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大法”的宪法,宣布保加利亚已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向“全民国家”转变,进入了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
日夫科夫本人也从保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于1962年-1971年兼任部长会议主席;从1971年-1989年兼任国务委员会主席,个人集党政大权于一身,直至1989年他下台时为止。日夫科夫在独揽权力和推行苏联政治体制方面,超过了他的任何一位前任!
等到1976年4月,保共“十一大”甚至还规定了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期限,指出到1990年,保加利亚将基本上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并将开始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这种盲目和冒进的态度最终给保加利亚发展带来了危机,所以70年代以后,保加利亚经济发展开始出现停滞。1976年日夫科夫为此提出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一高效率”方案,实行“新经济机制”,开始第三次经济体制的改革。
这次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在所有生产和非生产领域都普遍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和自负盈亏。而为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对国家的领导体制、科技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次改革与前两次改革相比,有了明显的深化。
1981年保共召开了十二大,会上恢复了被废除的“总书记”一职,并选举日夫科夫担任此职务。大会在日夫科夫主持下,肯定了以往一系列的改革成果,决定在国家领导和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继续进行改革。次年保加利亚就全面实行了新经济体制的改革。
日夫科夫晚年照片
而纵观日夫科夫领导的这些改革,它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每次改革虽然都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没有触及的却是中央集权下的指令性计划式的管理。因此,这些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总显得步履维艰。
尽管20世纪70年代的保加利亚的政治经济在日夫科夫的领导下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70年代末起,保加利亚经济就开始出现停滞不前、速度下降的现象。
一言以蔽之,就是日夫科夫执政的后期充满了改革与危机,而所有这些,最终将红色保加利亚引向了东欧剧变的唏嘘结局。
法庭上的日夫科夫
那么红色保加利亚是如何走向危机和终结的?历史又是如何评价日夫科夫其人?今天的保加利亚国家又是如何发展而来?
来源:加大号的 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