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20世纪,巴尔干半岛上先后发生了两场巴尔干战争(1912-1913),极大改变了巴尔干诸国的命运,也为日后更加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种子。
1914年7月一战正式爆发,保加利亚国家的命运也将在这场人类历史上的浩劫之战中得到彻底的改变和转折。
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始于1914年7月28日 ,终于1918年11月11日,主要参战方为协约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希腊王国、中华民国、大日本帝国 等)和同盟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 )。
一战势力分布图
这场波及欧洲、太平洋、中东、地中海与非洲、亚洲部分地区6500万人参战的人类浩劫,在本质上是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而进行的侵略性战争,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后欧洲四大帝国被摧毁;欧洲列强国力下降;美日等国反而兴起。不仅如此,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缺陷和不足,又间接导致了更加惨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深刻改写了世界诸国的命运。
一战的保加利亚
早在19世纪末,准确来说是1878年柏林会议上,欧洲列强间就凭借《柏林条约》而改变了彼此势力均衡:德国后来居上,冲击着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帝国。以德国为代表的后来居上者,跟以英国为代表的老牌殖民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不可调和转向战争。
1878年柏林会议
根据统计,仅在1870年至1912年间,世界头号强国的英国,就侵占了全世界约1150万平方千米的殖民地;同样老牌的殖民者法国,殖民地也达到了1000万平方千米;而后来者德国仅仅只获得了300万平方千米殖民地。这使得欧洲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因抢占殖民地不均而矛盾加剧,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已箭在弦上。
一战前的世界
当时间进入20世纪初,尤其是两次巴尔干战争后,整个欧洲出现了四对基本矛盾:
- 英德矛盾:英国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均衡,不愿后起的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俄国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膨胀;工业地位超过英国的德国则将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企图夺取英国的世界霸权,希望建立一个从东非到西南非洲的“赤道非洲帝国”。
- 俄德矛盾:德国禁止俄国牲畜输入,又限制俄国粮食进口;俄国也对德国报复,限制德国工业品进口。两国因贸易摩擦不断而关系持续恶化。
- 法德矛盾: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还将洛林东部和阿尔萨斯割让给德国,法国国内各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则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双方又在争夺北非殖民地的过程中摩擦不断,关系紧张。
- 俄奥矛盾:俄罗斯帝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南方斯拉夫人的居住地区进行扩张;奥匈帝国也持续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同时担忧治下南方斯拉夫人受俄国的煽动而独立,双方在巴尔干半岛利益上产生矛盾。
整个欧洲大陆在上述四对矛盾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两大对峙的军事阵营。
两大对峙的军事阵营
- 三国同盟:在德意志帝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国先与奥匈帝国签署了“同盟条约”,后又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标志着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当然战争爆发后不久意大利就反水加入协约国了。
- 三国协约:俄德交恶后,法、俄两国于1892年达成了《法俄军事协定》;而在共同对付德国问题上,英、法两国于1904年签订了《英法协约》协调纠纷,联合抗德;日俄战争后俄国的削弱也让英国人消除了对俄国的畏惧心理,遂联合了俄国于1907年签订《英俄协约》。至此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战争爆发后意大利也反水加入了协约国阵营。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多对复杂矛盾影响之下的巴尔干诸国,也不得不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了站队。当时的巴尔干诸国受狂热民族主义、扩张主义思潮煽动和西欧大国的调唆,也都渴望报两次巴尔干战争的“一箭之仇”。
于是乎在德国的扶持下,保加利亚与奥斯曼帝国站在了德奥一边,为德奥势力在巴尔干对抗英俄势力;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等国则在反奥匈帝国、亲俄国的驱使下倒向了英、法、俄的协约国。
如此一来,保加利亚不可避免地在一战中跟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希腊等巴尔干国家“手足相残”。而在各种矛盾交错、利益交织的巴尔干,受民族独立的鼓舞,塞尔维亚和黑山也要求摆脱外来压迫(奥匈帝国)。
公元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访问萨拉热窝,遭波斯尼亚爱国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的刺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这件事最终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提出了最后通牒;7月28日又指责塞尔维亚政府是这一事件的操纵者,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而塞尔维亚也就成为了巴尔干国家中抗击奥匈帝国军队的主力。
刚在两次巴尔干战争后获得加强的塞尔维亚,仍旧比不过奥匈帝国的庞大体量,所以当时人评价奥、塞战争是一场“巨人同矮子”的战争。当时塞尔维亚全国动员后也不过40万兵力,但要面对的是拥有200万全副武装士兵的奥匈帝国军队。
如此一来战火不可避免的烧到了巴尔干,并且距离保加利亚西部边境不远。此时的保加利亚沙皇斐迪南一世,早就想报第二次巴尔干战败的一箭之仇,于是在没有得到任何一个盟友(德、奥、意)的支持下,贸然发动战争!开启了保加利亚的一战……
保加利亚的一战
当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开战后,塞尔维亚第一时间就向巴尔干诸国求援,包括保加利亚也接到了塞尔维亚斯拉夫兄弟的呼救。从民族和传统来看,无论保加利亚还是塞尔维亚,或是其他巴尔干国家,都是斯拉夫民族的后裔,至少也是斯拉夫文化的兄弟国家,所以在共同对抗外敌上确实有着共同的利益。
但此时的保加利亚国家真正的掌控者是沙皇斐迪南一世,这个出身德国大贵族的斐迪南并不是保加利亚人,也不是斯拉夫人,出于利益考量,斐迪南一世并不打算去救助塞尔维亚,反而要趁火打劫。
沙皇斐迪南一世
早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塞尔维亚就因在马其顿地区的领地问题跟保加利亚产生了矛盾,最终击败保加利亚,使保加利亚人没有收复原本属于它的大面积领地。所以此时斐迪南沙皇决心趁火打劫来夺回失地的决定,多少还是情有可原。
只不过考虑到此时保加利亚孤军奋战,所以斐迪南决心投靠德国和奥匈帝国。于是乎保加利亚就佯装保持中立,暗地与同盟国秘密签约,还操纵保加利亚政府与协约国英、法、俄进行谈判。
当时保加利亚当局的目标是在战争中趁火打劫,一举夺回在巴尔干战争中丧失的土地,并拿回属于自己的马其顿、南塞尔维亚和南多布罗查地区。为此保加利亚与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签订了相关秘密协议(1915年),组成了保、德、奥、土四国军事同盟。
1915年9月23日,保加利亚进行全国总动员。10月1日斐迪南沙皇不顾国内政党和议会议员的强烈抗议和反对,公然下令向塞尔维亚宣战!正式站在德、奥一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为此斐迪南一世还在号召书中称:”欧洲战争将很快胜利结束。我号召保加利亚武装力量和人民起来保卫国家,向背信弃义的邻居开战,解放遭受塞尔维亚奴役的我国兄弟。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神圣的。”
当时仅有400万人口的保加利亚,硬是动员了85万大军,随后分为3个集团军开赴前线,充当德、奥的炮灰。当然在战争刚开始,保加利亚军队倚仗德国的武器装备在前线大获全胜,塞尔维亚军队则全面败退。
保加利亚进攻塞尔维亚漫画
保加利亚一路占领了马其顿全境,并穿越科索沃,深入到阿尔巴尼亚和希腊边境地区。协约国为了在巴尔干战场制约同盟国的行动,威威利诱罗马尼亚参战。1916年8月27日罗马尼亚正式加入协约国参加一战。
罗马尼亚人主要为在奥匈帝国垮台后分享战利品,想要得到特兰西瓦尼亚全部领土和布科维纳、巴纳特、南多布罗查等地。如此一来罗马尼亚人就直插保加利亚的后背,保加利亚人不得不于9月向罗马尼亚宣战。
在德国人的指挥下,保加利亚军队占领了整个多布罗查地区,并在12月攻陷了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又将战线推移到摩尔多瓦附近,后被俄国军队所阻挡。眼见事态发展至此,英、法、俄也先后下场,宣布与保加利亚处于交战状态,全面针对保加利亚发起制裁和进攻。
此时的保加利亚除了(西)北方的德奥支持外,几乎四面受敌。1917年6月,巴尔干的希腊也加入到协约国投入战斗,这让保加利亚的处境越来越艰难,而同盟国方面也在战场上越来越不利。
与此同时,十多万塞尔维亚军队在逃出本土后,经过几个月的休整,于1916年下半年跟协约国军队一起参加了在萨洛尼卡对保加利亚的战斗,保加利亚军队因战线太长分兵太广而在此战中遭受重创。
1917年,俄国内部爆发了十月革命,次年俄国就跟罗马尼亚退出战争。此时俄国的革命极大鼓舞了保加利亚内部的反战运动,在前线征战不利的情况下,保加利亚国内举步维艰,更为致命的是,此时德国也放弃了保加利亚,转为亲希腊的政策,不再向保加利亚提供大量现金和武器。
1918年6月,亲德、奥的保加利亚瓦西尔·拉多斯拉沃夫政府倒台,新成立的亚历山大·马林诺夫政府开始试探接近协约国,以缓和国内群众的反战情绪,并为即将失败的战争寻求出路。
此刻的保加利亚已经处在经济崩溃的边缘,无论前线还是后方都爆发了要求和平的呼声。1918年9月15—18日,英、法、塞尔维亚和希腊等协约国军队突破了保加利亚和其他同盟国军队驻守的多勃罗平原防线,并彻底击败了保加利亚军队。
被包围的保加利亚
此时将近10万保加利亚军队被围困在马其顿西部地区,如此一来保军军营的士兵纷纷起义,一些士兵率先在丘斯滕迪尔高举起义大旗向首都索非亚进军,保加利亚高层一片哗然。
保加利亚内阁一方面开始向协约国请求停战,另一方面派遣刚从监狱释放出来的农民联盟领袖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和农民联盟全国书记拉伊科·达斯卡洛夫到前线访问,以”安抚”哗变的士兵。
讽刺的是,本就是反战派人士的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和拉伊科·达斯卡洛夫,一到起义士兵处,就被推举为领袖。这些起义军于9 月27日宣布成立“拉多米尔共和国”,让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担任共和国总统,拉伊科·达斯卡洛夫担任起义军总司令。
两天后起义军就占领了索非亚近郊的弗拉达亚,保加利亚国王的别墅就近在咫尺!保加利亚政府无奈之下匆忙宣布停战,并请来德国军队镇压了起义。1918年9月29 日,保加利亚代表团在萨洛尼卡与协约国签订媾和条约,实际上就是宣布投降。
1918年10月3日,这场战争的发动者——保加利亚沙皇斐迪南一世,在英、法等协约国的胁迫下宣布退位,随后将王位让给长子鲍里斯,史称“鲍里斯三世(Борис III,1894-1943)”,随后斐迪南一世流亡国外,这场保加利亚的一战正式结束。
战后余波
保加利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巨大的牺牲与损失,尽管保加利亚在一战的最大责任人是沙皇斐迪南一世,但战后的后果却要全保加利亚人来承担:1919年11 月27日保加利亚在巴黎近郊塞纳河畔的纳伊,同协约国签订了《纳伊和约/讷伊条约》(Traité de Neuilly/Treaty of Neuilly) 。
在《纳伊和约》中保加利亚又一次割地赔款,不仅将南多布罗查割让给罗马尼亚;还将摩克河流域、察里勃罗达、波西来格勒达、斯特鲁米察等地区割让给南斯拉夫;将西色雷斯割让给希腊。尽管割地面积不大,但这些地区后来一度成为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和希腊之间的国际争端问题。
战后保加利亚
同时保加利亚还在《纳伊和约》中承诺要废除义务兵役制,保加利亚的陆军也限额为2万人(包括军队、警察和边防部队),且不得拥有海军和空军;最后保加利亚人还要拿出22.5亿金法郎的巨额战争赔款,限期37年内偿清。事实上以当时保加利亚国力根本无法履行这种勒索性的赔款,这也使得保加利亚在战后逐渐走上另一条道路.
另一方面,保加利亚也在一战中付出了亡约10万人死亡和近20万人伤残的巨大代价,自1913年巴尔干战争以来,保加利亚接连作战耗尽了保加利亚人最后的气力,为国家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和牺牲,使国家经济全面瘫痪。
所以从1913年到1919年的保加利亚5届政府都无力挽救现状,保加利亚统治阶级一心要收复领土和征服邻国的愿望,反而造成了保加利亚“第二次民族灾难“,当然这种动乱与冲突还并未结束,最终又在十几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再次掀起巨浪。
一战后的欧洲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欧洲四大帝国的消亡,其次就是巴尔干诸国领土和人口的变化。巴尔干半岛上6个主要国家(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罗马尼亚、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的领土和人口变化如下:
所以一战结束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仅没有解决和缓解巴尔干的复杂矛盾,反而预埋看新的领土、民族纠纷,这也直接影响了二战中巴尔干国家的内外政策,使得巴尔干诸国在二战时期再度上演了一出“手足相残”的悲剧.
那么二战中的巴尔干诸国又将如何面对这场新的人类浩劫?保加利亚又在二战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两次世界大战又对保加利亚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来源:加大号的 DK